历时半年准备,A类信托公司神秘出水
来源:WWW.TRUSTSZ.COM 时间:2006-02-22
牵动信托公司神经的信托公司评级工作日前结束。近日,本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初步共有9家信托公司被评为了A类信托公司。记者通过求证获悉,平安信托、联华信托、上海国投、中诚信托和华信信托等公司位列A类信托公司之中。业界认为,分类评级的结束将为部分信托业务的开放创造条件。
A类公司将获政策倾斜
去年下半年,为推动行业分类监管,监管层推动了信托业评级,因为事关公司发展空间和机遇,信托公司评级被很多信托公司认为是头等大事,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评审工作。
“评为A类的(优秀)信托公司在政策上将得到一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A类公司无形中就得到了很宝贵的信誉支持;评为E(差)类的公司就会受到限制,开展业务会举步维艰。”一信托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去年推行的评级中,按照综合质量好坏,监管层为信托公司指定了A、B、C、D、E五级,其中A级为最高级别。
北京一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指出,“分类评级出来后,肯定要有不同的待遇,否则这个评级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究竟能给什么政策,目前监管层还没有最终确定。信托行业仍被认为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金融机构,目前银监会的重要任务是对信托公司的风险进行排查,尽快对信托风险进行摸底,同时加大监管密度,等风险排查结束后,对A类公司的优惠政策才可能出台。”
这位信托公司董事长同时指出,另外一种作法是监管层可能不会去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 ,但对被评为A类的信托公司的支持可能在某些业务创新。比如A类信托公司如果有创新产品上报的话,在审批上将可能获得一定的便利。
另有信托公司的人士预测,A类信托公司获得的第一项优惠政策可能是开展异地信托业务的门槛降低;据了解,目前开展异地信托业务的条件对很多信托公司来说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门槛。有关法规规定,信托公司开展异地信托业务必须满足“提足全部准备金,净资产不少于人民币5亿元”,且异地资金信托“每份合同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一百万元。”这个高门槛的存在使得众多信托公司被拒门外。
A类信托公司获得的第二个优惠政策可能是“可以适当突破集合信托管理办法中的一些要求。”在此前对于记者提出的哪家信托公司获得A类公司的问题时,一位业内人士提醒记者,“你可以关注接下来的集合信托产品,哪家信托公司的产品突破了200份,那么那家信托公司就是A类公司。”
信托合同不得超过200份一直被认为是制约信托行业发展的瓶颈,由于有200份的限制,目前单个集合信托计划的平均筹资额度只有1亿元左右,筹集资金有限迫使信托公司不得不放弃一些优秀的但需要巨额资金的项目。“获得A类的信托公司有望突破200份的限制,捅破这层窗户纸后,信托公司前景就会非常光明。”
但业内人士预测,即使获得异地经营、突破200份限制等政策倾斜也只能是一个项目一批,不可能针对整个公司业务。
A类信托公司获得的另外一个大礼包可能是监管当局的检查频率的减少。在评级以前,信托公司为了全力应对检查,推出的新产品数量明显减少,创新产品数量远低于去年,信托公司的出发点是“宁可不做,不可做错”,一些公司干脆不做业务,专门应对即将而来的检查。评级结束后A类信托公司应对检查的情况会减少。
信托公司的忧虑
几家欢乐几家愁。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某家没有在A类名单之列的信托公司表示这种评级并不科学,认为由于是各地银监局打分难免一些人为因素,评出来的结果争议肯定会很大,该人士称“某些业绩非常好的信托公司就不在A类之列,评级结果公布的话对那些被评为E类的公司打击可能会是致命的。”“这可能就是管理层一直不愿意公布评级结果的原因。”
据了解,去年10月份银监会下发《信托投资公司监管评级体系》(草案)规则,根据该规则信托公司评级满分为110分,54项指标共分5个大类。其中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共30分)、信托业务开展能力(共20分)、信托业务合规性(20分)、固有业务(30分)等四大类别中统共包括50项主要指标。此外还有独立董事制度和重大违规行为等4项附加指标。
一位银监局的人士指出,此次《监管评级体系》(草案)中包含定性和定量两种评分指标。对于定性指标的评分尽管也规定具体的计分标准,但更大程度上依赖地方监管人员对公司的熟悉程度和平时通过现场检查等获得的对信托公司的了解。而对合规性和固有业务的评测则几乎都是采用量化指标,更多要看信托公司的报表。在《评级体系》中,信托公司的评级分为ABCDE五类,即优秀、良好、一般、关注和差五个等级。
“这个评级更多考虑是信托公司过去的表现和业绩,而对公司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关注不够。”一位信托公司副总层评价。
“评级结果出来后,整个信托行业将会进行一次市场化的洗牌。”某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说,分类评级的影响很快就会看到,信托公司将根据分类的结果重新确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重点。A类公司显然会受到政策面的支持,在市场中所占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对公司发行信托产品就越有利,从而加快这些公司的发展;而对于最后一类信托公司来说,可谓噩耗,可能遭遇更严厉的政策限制,业务开展将会受到监管层的严格审批,在市场中将很难立足。
就在采访中,本报记者获悉,已经有地方监管部门要求部分A类信托公司进行业务创新准备。
(xintuo摘自《证券时报》)